《安庆民进》百期感怀
发布日期:2020-07-21 17:31   作者:   浏览次数:1688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洪爱敏
 
  打开珍藏在办公室文件柜里的整整一摞《安庆民进》会刊,从1997年10月至2020年4月,期期不落,共93册,看着电脑里正在最后审定的第100期《安庆民进》会刊电子版,是追想,是怀念,更是感慨与欣慰。
  我珍藏的第一册会刊即是《安庆民进》1997年10月复刊,四页八面,前六个页面主要报道了当年9月20日民进市委三届十次全委会学习中共十五大会议精神的情况,发表了时任陈怀钰主委学习心得《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体会》,一篇介绍安庆四中“振风”和石化一中“石花”两个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团的通讯;第七面是会务活动简讯,记录了当年元月17日、3月6日市民进分别向安庆监狱犯人阅览室和太湖小池小学各捐赠3000余册各类图书,3月8日召开全体女会员“庆三八、话三德”座谈会,4月份市民进政协委员参加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共提交19件提案,6月份市民进组织黄梅戏学校20多位小演员到丁村少管所帮教演出,同月17日、18日与大观区政协联合在菱湖社区举办“迎港归时事报告会”、“庆七一、迎回归”联欢晚会,9月6日全体会员前往大龙山森林公园开展教师节庆祝活动,还有民进二职高、十一中、戏校和小教四个支部完成换届、文艺支部新组建的消息;第八面是十条会员动态,报道了四中汪建国、五中杨传贤、七中方精忠、健康路小学顾进龙、黄梅戏校孙青足、张丽萍、潘启才、李梅青、方宝玲、赵光老师以及安庆师范学院汪建国、汪长辉教授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的骄人成绩。这期会刊简单册页装订,只有首页由已故老会员余允法先生题写的刊名“安庆民进”四个隽秀楷体字和编印单位、时间及分隔线是套红印刷,其余通篇是黑白印刷文字,没有照片插图,也没有美术装帧,简单质朴甚至有些寒酸。岁月的侵蚀已让这期会刊纸色泛黄,但对于我来说其意义非凡,尤为珍视。
  正是1997年5月,我经陈怀钰老师介绍,欣然加入安庆民进,然而对民进的了解其实懵懵懂懂。正是通过这期会刊,我了解到安庆民进关注我市精神文明建设、关心教育事业发展、关注特殊少年、关爱弱势群体的价值取向和活动主旨,了解到市民进人才济济,有一群在本市中小学基础教育、中职中专职业教育、艺术教育以及大学高等教育岗位上的优秀人才,陈怀钰主委即是安师院中文系知名女教授,她的前任罗小伦主委是安庆二中生物高级教师、全省首批中学特级教师,再前任吴东之主委曾是安师院副院长、国内知名的外交史专家,还有当年与我一起加入民进的5位新会员——黄梅戏三团优秀女演员汪静、安师院三位年轻讲师邓莉、曹润生、汪卫东,德宽路一小教导主任路桦(不幸于2015年2月因病过早离世),他们个个都是青年才俊、专业能手,后来也都是本行业、本单位的拔尖人才。我有幸忝列其中,甚感自豪也颇觉鞭策,向前辈先贤学习,与身边优秀同行,积极参与民进活动,成为我努力前进不掉队的动力。于是,复刊后的第二期《安庆民进》上刊登的市民进关于市万春饮食有限公司改制、郊区乡镇群众文化生活、农村中小学教育等四篇调研报告,其中《关于岳西县来榜镇禾丰村贫困情况的调研报告》即是当年11月下旬我随陈怀钰主委一行赴当地考察调研、由我执笔而成;而这期刊登的10条民进活动简讯,回想一下我竟参了与其中的一半!我,成了一名民进活动的积极分子。
  1998年3月刊亦即复刊后的第三期《安庆民进》会刊,对我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。这年三月,经过此前几个月的慎重考虑,我从市妇联机关调入市民进机关组宣科,正式成为一名专职党务干部,也理所应当地成了《安庆民进》会刊的责任编辑。因为档案资料不全,此前民进成立以来的会刊基本没看过,复刊后的两期由陈怀钰主委主编,也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办刊思路与风格。虽有在迎江区、市妇联工作时办动态、编简报的经历,但刚入党派工作岗位、尚未形成党派思维,如何给《安庆民进》定位,令我颇费踌躇,只能边干边摸索。于是,这期会刊在主要内容《民进安庆市委会1997年工作总结(摘录)、《民进安庆市委会1998年工作安排》,还有当年由市民进发起并联合市妇联、大观区政协、安师院团委、菱湖街道办和菱湖派出所六家单位共同参与签订的《“菱湖社区文明共建”协议书》、《菱湖社区文明共建1998全年活动计划》以及2则会务活动简讯、4则会员风采之外,附上《编后语》:带着浓浓的春意,新的一期《安庆民进》与各位会员、会友们见面了,在此,市委会谨向各位道一声:春天好!  1998年,本刊将立足会内,面向社会,及时报道市委会工作,全面反映会务情况,探讨交流思想经验,充分展示会员风采,努力成为会员们的忠实朋友。98年本刊拟按季编发共出四期,不定期开设的栏目有“工作报道”“会务简讯”“会员风采”“信息交流”“读书心得”“会史学习”“理论园地”等,热切希望得到广大会员会友们的关心支持,献计献策,来信来稿,共同把《安庆民进》办好办出特色!——寥寥数语,热情洋溢,真诚可感,自信自勉蕴藏在字里行间,也表明了作为编辑我的初始心愿。
  回首已是22年!在《安庆民进》出刊第100期的时候,再次品读这短短的《编后语》,满是感慨与欣慰:从这期会刊开始,22年间,我从编辑、到编审、再到终审,从当初一人撰稿、编辑到机关的刘江华、潘连宇、余翔加盟承担,并于2009年6月首次成立了会刊编委会,将民进机关、各支部的宣传骨干纳入麾下献计献策、写稿投稿,现每年参与撰稿的会员有三、四十人,基本实现了当初会员共同参与的愿景;22年间,会刊版式从一期万字左右、四页8面、10面、14面的黑白简体印刷,到2009年第二季即总第56期实行全面改版,有了彩色铜版印刷的封面,封二、封三刊登会务活动彩色新闻图片,内文面数由22面不断增至30多面,增设了卷首,增加了十多个新栏目、专题性宣传栏目,每期达3万多字,图文并茂,成了装帧赏心悦目、融汇现代理念、洋溢时代气息、体现民进特色的市级党派内刊,深受会员们的喜爱,也多次得到省民进、各兄弟地市民进的称赞,交流到会外各单位也很受好评,因会刊结缘民进的不在少数,也基本实现了将会刊办好办出特色的愿景;22年间,会刊从总第7期到第100期,每年坚持不懈、按季编发,一期不落且另有两期增刊,从不因编委会领导的调整、主编人员的工作变动或其他因素而拖延、耽搁,每期会刊及时跟踪、全面报道民进当季的会务工作,适时引导会内思想动态,及时展示履职成果和会员风采,成为会内重要的传统纸媒宣传阵地,也成了安庆民进详细生动具体的即时性、纪实性会史档案,其史料价值将日益凸显。22年每季如期履约,《安庆民进》成了民进会员们的忠实朋友,连22年不变的承印方安庆宏志电脑打字社,也因见证了《安庆民进》的坚守而成了市民进忠实的合作伙伴。
       出刊第100期,倏忽22年,我见证了《安庆民进》从稚嫩幼苗成长为挺拔树木,《安庆民进》也见证了我从而立之年进入人生不惑,而我和《安庆民进》更是一同见证了市民进从1998年全部会员不足140人的弱小组织,发展到今天已先后聚集了400多位会员(包括调离安庆的、因病去世的)、组织结构与规模不断优化和拓展、在全市政治生活中影响力日益增长的新时代参政党,安庆民进的工作也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民进组织的最前列,甚觉欣慰。算一算,作为《安庆民进》会刊终审的角色将要结束了,接下来的日子里,作为老读者、老会员,还希望《安庆民进》能一直相随相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