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 师 节 感 怀
发布日期:2020-09-04 15:18   作者:   浏览次数:1166
    宜秀第二综合支部    蒋龙友
 
  秋高气爽的九月,稻麦飘香,第36个教师节踏着轻盈的脚步缓缓而来。
  教师,自古以来被称作神圣的职业。人们常说,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是俯首耕耘的孺子牛,是辛勤的园丁,是慈爱的父母,是吐丝的春蚕,是燃烧的蜡烛,是润物的春雨,是登攀的人梯……这些比喻虽然有些悲壮,表达的却是崇高的礼赞。
  滚滚红尘,有人活得红红火火,有人活得轰轰烈烈,有人活得轻轻松松……而教师,注定要普普通通,注定要平平淡淡,注定要忙忙碌碌……。我们有时很累,我们也有短暂的抱怨,可我们是塑造人的事业,是投资情感的职业。当我们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发生碰撞,当我们智慧的火炬传递给下一代,当我们所有的辛苦得到社会最宝贵的理解和尊重时,还有什么艰难可以使我们放弃自己的追求呢?
  教师,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。曾几何时,我却看不到它璀璨的光辉,漫步在校园里,心中一度产生“寻寻觅觅、冷冷清清、凄凄惨惨戚戚”的莫名惆怅,总是那样强烈地感受到时光悄然流逝却一事无成的淡淡忧伤。是那一声声甜美的“老师好”和那一张张稚嫩的笑脸,又使我体验到了为人师表的幸福。面对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纯真目光,我不禁扪心自问:谁能塑造他们的灵魂?谁能把一群懵懂的孩童变成了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的公民?谁能教会他们自尊、自爱、自强、自励?谁能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?只有我们教师,只有我们挥洒辛勤的汗水才能浇灌祖国的花朵。
  选择了教师也许就选择了清贫和寂寞,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后悔。谁都留不住青春和生命,但可以“留取丹心照汗青”。有人把青春虚掷在灯灯酒绿中,有人把生命消耗在迎来送往里,而我们的热血却融入了美丽的校园里,融入了清新的空气里,融入了琅琅的书声里,融入了孩子们成长的岁月里,使之开出绚丽的花,结出丰硕的果。
  我们没有高档的家具和电器,没有让人羡慕的优越地位;然而我喜欢教师这一职业,我尊重她。我知道教师这一工作绝对不是轻松的职业,也不是任何人随随便便就能做好了的。做好一名教师,不仅需要知识,还需要睿智;需要勇气和特质修养与人格魅力的熏陶;需要天赋的赐予与毅力的陶冶;需要灵活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;更需要有一颗永远年轻、永不疲惫的爱心……所以,这么多年来,我一直像尊重自己尊严一样尊重着我的工作。
  的确,我们挥舞教鞭,站在三尺讲台上,导演灿烂的人生;我们手握粉笔,躬耕在黑色的沃土里,书写无愧的岁月。在这方精神的家园和灵魂的净土里,也许我们会失落许多(尤其是那些工作在僻远贫困山区的教师们),但我们会赢得应有的崇高、尊严和精彩!
  每逢教师节,常会收到四面八方的贺卡和手机短信:一支粉笔两袖清风,三尺讲台四季晴雨,加上五脏六腑,七嘴八舌九思十分用心,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,您是一棵挺拔的树,曾结过成熟的果实,岁月在您的身上镌刻下苍老的年轮,您的身旁却崛起一片森林郁郁葱葱。
  流星的明亮和短暂,带给我们最美好的祝愿和希望,而它却划过天空永远消失在那儿......
  鲜花、掌声、祝词表达了学生的心愿:老师您辛苦了!学生祝您:天天“九.十”,永远快乐!敬爱的老师,并不是只在今天才想起您,而是今天特别想念您!
  当我看到这些温馨的祝福时,我的眼睛湿润了。三十载风雨,三十度寒暑,穿过人生的迷茫,当我走上那三尺讲台,当我挥动那支支粉笔,蓦然回首,可见那双双对知识渴望眼睛,那饱含深情的期盼,我还有什么可以懊悔的呢?李商隐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,不正是我们教师的心灵写照么!是的,我们身边簇拥着稚嫩的蓓蕾,可我们却在百花盛放时悄悄地憔悴;年复一年,学生感悟了知识和智慧,留给我们的却是孤独与寂寥,谁能理解我们笑容背后的沧桑?我们不求索取和回报,我们的心灵深处只有一个期待:就是“期望学子成材,造福社会”。这便是我们的一片痴情,也是我们终生的夙愿。
  教育是为生命奠基,尊重生命、珍惜生命,发展生命是教育负载的基本元素。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,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堆砌。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充满能量的精神运动过程,是一个复杂艰辛的创造性劳动,离不开赤诚和奉献的力量,也离不开顿悟和灵感的闪现,更离不开智慧和文化的濡染。新课程改革,根本指向教育者对教育本质和生命本质的觉醒,直接推动教育者履行教育人文性的使命复归,深度解读教师、学生自主发展的权利和时空的还原。新课程改革是学校和师生走向个性发展的唤醒、激发和引导,将演变成生命自主发展、生动发展、充分发展、活力绽放的勃勃生机。
  人生自古有痴情,此情不是风与月。老师永远都走在教育的路上,一场新课改推进的背后,谁能度量出到底有几许深情,植根于老师心灵的博大之爱,让老师永远远离懒惰,拒绝平庸;融化于生命的无私之痴,让老师永远远离浮躁,拒绝功利。老师把教育智慧的生成,作为开启教育之谜的钥匙;老师把精彩课堂的呈现,作为永远盛开在灵魂深处的花朵;老师把文化积淀的传承,作为一生守望教育的快乐。
越来越多的老师把教育当事业,用教育的激情去燃烧世俗的粗俗,用知识的附加值去生成生命的发展力,用自己的品位去塑造教育的品位;越来越多的老师把教育当信仰,用智慧的烛光去照亮学生的梦想,用情感的力量去舞动生命的韵律美,用自己的幸福感去成就学生的幸福感。
  越来越多的老师,用燃烧灵魂的精神力量,抵达学生的心灵深处,点燃学生的智慧,开启学生纯洁而稚嫩的心扉,把教育过程诗化成一个关怀生命、激扬个性的精神塑造过程;越来越多的老师,用“心灵烛光”的审美心志,叩开学生的心灵之门,顺应生命的需求,激发生命觉醒和前行的力量,把教育过程演绎成一个充满灵性、创造性的艺术审美过程;越来越多的老师,用追寻规律的教育艺术,尊重个体的差异发展,荡开双向的互动,形成个体探究和至远的潜力,把教育过程真正提升成一个回归本真、终结关怀的务本求实过程。
  正是有这样的痴情,才会用一点一点的心血,在纯洁无瑕的素笺上,一笔一划的精心描绘;才会用一生一世的心血,在形态各异的璞玉上,一刀一凿的全力雕琢;才会有一代一代老师的心血,在华夏民族的苗圃中,无私忘我的忘情喷灌。
  正是有这样的痴情,才会把三尺讲台幻化成百花盛开的仙境;正是有这样的痴情,才能让方寸之心化作千帆竞渡的海洋;也正是有这样的痴情,才使得无数稚子新苗,终于接过了前辈的火炬,继续照亮人间。
岁月苍老了年轻的容颜,奉献铸就了民族的希望。无数教育工作者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,默默耕耘了一个又一个春秋。当人们在享受着时代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时候,当第36个属于教师的节日来临的时候,作为一名教师,我和许许多多的教师一样,感受到了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的荣耀,虽说没有欢欣,没有赞歌,我却感到无比欣慰,因为国家和人民早已确立了我们的地位,因为社会发展肯定了我们的成绩和作用。传道、授业、解惑,是教师的神圣职责,亦是我们的精神寄托。瞬间我就要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去安度晚年了,好在女存父业仍作为了一名教师。我希望年轻一代的教师,始终坚守着无比华丽的精神家园,并且,以燃烧思想的骄傲与创造辉煌的心血,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,以岁月如歌的奋斗与恬淡从容的幸福,点亮世间文明的希望之光。(蒋龙友)